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目前有博士生導師10名:
何東坡、程培峰、石振武、于天來、賈豔敏、孫全勝、王鈞、徐文遠、辛大波、張海濤
一、學科概況
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具有30餘年的發展曆史,前身為林區道路與橋梁工程學科,是1983年教育部第一批批準的全國高校碩士學位點,1997年學科重新調整後更名為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現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自學科成立以來,先後培養研究生200餘人,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部分畢業生已經成長為工程建設領域設計、施工、管理以及科研院所的中堅力量。
二、學術梯隊
學科在立足現有教師的培養和提高基礎上,積極引進國内外優秀人才,不斷加強和提高學術隊伍的科研攻關能力。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曆層次較高、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富有創造力、團結協作的學術隊伍,現有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講師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15人,學科教師中博士13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9人。
三、科學研究
學科立足于東北,面向全國,以培養應用型和研究創新型人才為培養目标,以寒區道路工程技術為特色,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路基路面材料、道路線形與生态環境、道路地質災害與防護工程和路橋損傷診斷與改造四個主要研究方向:
(1)路基路面結構與材料:
該方向主要研究寒區特殊條件的瀝青混凝土面層、水泥混凝土面層、水泥穩定碎石基層以及路基路面結構溫度場特性,以及瀝青混凝土再生、溫拌瀝青混凝土、路基加固技術、路基路面養護管理、路面融冰雪等新技術研究。
(2)道路線形與生态環境:
該方向主要複雜地形公路線形設計,公路交通安全及其環境優化,水土流失、噪聲、廢氣和塵埃等注入環境對公路建設對生态環境的影響評估,公路建設引發的環境問題以及生态恢複。
(3)道路地質災害與防護工程:
該方向基于寒區氣候特點與工程特性,研究地質、路基、邊坡及凍土等制約工程建設的問題,以及寒區道路工程災害及其防治工程、凍土區域路基邊坡穩定性控制等。
(4)路橋損傷診斷與改造:
該方向研究寒冷地區橋梁結構設計理論與優化﹑現代預應力結構體系及計算理論﹑橋梁檢測與加固、新材料、新型結構型式、岩土工程及防震減災等。
近5年來,學科圍繞四個主要研究方向,積極開展寒區道路工程設計理論、施工技術、道路災害防治及道路建設環境保護技術等特色項目研究,先後承擔了交通部重點科技項目、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40餘項,科研經費2000餘萬元,榮獲省部級科研獎勵多項;在國内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著作及教材30餘部,各類獲授權專利20餘項。
四、研究生培養
截止2016年底,學科在讀研究生共計73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3人,博士研究生30人,包括外國留學生8人。研究生指導采取導師負責制,提倡以指導教師為主、青年教師輔助的指導小組進行指導,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方式上采取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手段,使研究生深入學習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掌握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實驗技能。
五、學術交流與合作活動
學科注重對外合作交流,先後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URS Corporation,英國哥拉摩根大學,日本金澤大學、長岡技術科學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交流與合作關系;同時利用學科研究及技術優勢,積極開展對外科技服務,先後承擔了省内外多項道路規劃、設計、檢測等各類技術攻關任務,為區域道路交通建設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擴大了學科的社會影響。
六、科研、學習環境與條件
學科設有道路實驗室、測量實驗室、建築材料實驗室、岩土實驗室,實驗室總面積1000餘平方米,實驗設備先進,教學和科學研究環境優良,具有承擔道路工程領域的各種科技攻關和技術服務能力。